在我们的身边会发现,很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饮食是十分舍得的,大鱼大肉天天伺候着,但是这样会造成孩子消化不良的问题的发生,那么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么?过度喂养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如果你有消化不良的问题的话,就要一起来看看缓解消化不良的妙招有哪些?
为人父母,谁不想自己的孩子长得又高又壮实呢?可有时候总是不遂人意,明明吃得好、营养足,宝宝的身高体重就是不见长,这种情况要警惕肠胃问题。其中,消化不良可能会使孩子发育受阻,因此家长要多留意,一旦发现宝宝有消化不良的迹象,就需要及时的做出应对。当然,孩子消化不良时也会发出一些异常信号,千万不要忽视了!
消化不良的原因:
1、过度喂养致消化不良
便便性状:大便量多有泡沫,粪质粗糙(含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有腐败性酸味
如果宝宝的便便出现以上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摄入淀粉类或糖类过多导致的消化不良。这种情况的话,需要控制孩子的饮食量或者降低食物的含糖量。
2、脂肪类消化不良
便便性状:大便量多呈糊状,有灰白色的皂块样物,外观油润,内含较多的奶瓣与脂滴
这表示宝宝属于脂肪消化不良,此时家长应及时减少宝宝对油脂类食物的摄入量。富含脂肪的食物主要有动物油脂、肥肉、蛋黄、大豆、花生、芝麻、植物油、葵瓜子、乳脂等。
3、蛋白质类消化不良
便便性状:大便呈黄褐稀水样或者夹杂有未消化的奶瓣,并伴有一股刺鼻的臭鸡蛋气味
这说明蛋白质腐败作用增加,也就是蛋白质过多导致的消化不良,此时应当减少奶量,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则要适当减少饮食中的蛋白类含量。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瘦肉类、鱼、蛋类、乳类、乳制品、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和虾米皮等。
缓解消化不良的妙招:
妙招一:吃对很重要
宝宝消化不良,大多是吃出来的,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吃”对很重要。宝宝0~1岁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食,且没有自控意识,所以需要家长按需喂养,防止喂养不足和喂养过度。添加辅食后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进行添加辅食,从糊状慢慢过渡到块状;1~2岁时宝宝已经有了自主进食的意识,家长的工作就是控制好食物的种类和量,遵从多样性的原则,注意搭配的合理性,避免营养单一不利于生长发育;2岁之后宝宝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用餐尽量定时定量,孩子不想吃饭时不要强迫,还要注意控制零食的摄入。同时一定不要忘记从宝宝出生就开始补充饮食中难以获得足量的维生素AD(如伊可新),促进宝宝免疫力、骨骼、视力、智力、造血功能全面发育。
妙招二:运动白加黑
缺乏运动也是导致宝宝消化不良的一部分原因,白天可以鼓励宝宝多爬多动,尤其饭后要适当增加运动量,大一点的宝宝则可以通过户外散步或锻炼促进肠胃蠕动。此外,还可以在睡前进行按摩来促进胃肠蠕动,具体方法是四指并拢,在宝宝肚脐上顺时针按摩3圈,再逆时针按摩3圈,还能助睡眠哦。
妙招三:补充益生菌
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体内酶的活性低,饮食上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肠胃问题。通过补充益生菌增加宝宝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可以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能促进乳糖分解和提高对蛋白的吸收率,从而增强宝宝的肠道功能。但是,给婴幼儿补充益生菌一定要看清菌株,选择有针对性功效和配方的产品,如为中国宝宝量身定制的伊可新益生菌粉根据宝宝的肠道问题、过敏问题、抵抗力差问题,采用不同菌株组合,为宝宝量身定制了4种专业配方的产品,。
在很多的孩子身上都是有消化不良的问题的,如果你渴望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健康的话,就要及时的远离消化不良的病因,过度喂养是不可取的。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被消化不良问题折磨的话,我们一起来及时的补充益生菌,科学的饮食搭配,就是促进健康的关键。